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,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、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,共十五条,称十五络脉。
十二络脉在四肢部从相应络穴分出后均走向相应表里经,躯干部三络则分别分布于身前、身后和身侧。四肢部的十二络主要起沟通表里两经和补充经脉循行不足的作用,躯干部的三络起渗灌气血的作用。
络脉和经别都是经脉的分支,均有加强表里两经的作用。经别主内,无所属穴位,也无所主病症;络脉则主外,各有一络穴,并有所主病症。
络脉按其形状、大小、深浅等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,浮络为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,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,血络则指细小的血管。
参考资料:[1]沈雪勇.经络腧穴学.第4版[M].北京.中国中医药出版社.2016.